陈玉兵 王群殿 黄威
关键词;指腹缺损 修复
末节指腹缺损往往伴有骨与肌腱外露或损伤,其修复不仅需要良好的皮肤覆盖,还应恢复良好的感觉及外形。1996年6月~1998年5月,我们应用改良全指腹皮瓣前移修复末节指腹较大缺损创面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9指,男7例,女2例。年龄16~50岁,平均30.5岁。致伤原因:电刨伤5例,机器挤压伤3例,车床伤1例。伤指:拇指2个,食指3个,中指2个,环、小指各1个。指腹缺损长度1.7~2.1 cm,均有末节指骨及肌腱外露。
1.2 手术方法
气囊止血带下手术。清创,沿伤指两侧正中做纵形切口,切口远端与创面相连,近端近侧指横纹。先于桡侧切口切开皮肤,自远而近在屈肌腱鞘浅面锐性分离,应确保桡侧固有血管神经束在皮瓣内。待皮瓣游离接近对侧血管神经束时再做尺侧切口,仔细剪开尺侧固有血管神经束鞘膜,分离指神经、指动脉,使指神经包含在皮瓣内,而指动脉留在原位,将皮瓣自远而近逐渐游离近侧指横纹处。然后从两切口向伤指掌指关节掌侧前方正中做“v”形切口,注意勿损伤两侧血管神经束,并将两侧血管神经束向近端游离1~2 cm,血管神经束周围应尽量保留较多脂肪组织,避免损伤伴同指固有动脉迂曲走行的指掌侧固有静脉[1],以利于静脉回流。这样即形成带有桡侧指固有血管神经蒂及尺侧指神经的指腹皮瓣,指体保留有尺侧指固有血管束。放松止血带,观察皮瓣血运良好,将皮瓣向指端推进覆盖创面,先缝合远端及两侧方切口,再缝合近端“v”形切口,使之成为“y”字形。屈指位石膏固定。
1.3 结果
本组9例中有1例术后第2天皮瓣出现发紫、肿胀,系静脉回流不充分造成,经抬高患肢,拆除数针缝线、切口内间断滴肝素钠盐水使保持渗血等处理,皮瓣渐转红润、肿胀消退而成活。余8例皮瓣成活良好。术后12~14天拆线。拆线后即进行伤指屈伸功能练习,避免伤指屈曲挛缩。术后经6~18个月随访,修复的指腹外形美观,两点辨别觉达6~7 mm,手指功能良好。
2 讨论
moberg于1964年首先报道了用受伤指的带有双侧血管神经蒂的全指腹皮瓣前移修复断指的残端创面,效果满意。由于全指腹皮瓣前移游离长度长,同时又在伤指近侧指横纹和掌指关节间皮肤行v-y成形术,皮瓣前移推进幅度较大,故该皮瓣亦可满足指腹较大缺损创面的修复需要,而且不会引起手指功能障碍;但由于moberg术式的全指腹皮瓣前移将两侧指固有血管束均保留在皮瓣内,切断了供应手指指背中节以远的皮肤及甲床血运的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易引起指背远端皮肤及甲床血供不足,有可能导致指背远端皮肤及甲床坏死[2],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我们将moberg术式的全指腹皮瓣前移加以改进,使皮瓣内含有一侧指固有血管束,而另一侧的指固有血管束留于原位。这样,①皮瓣及指体均保留有可靠的血管蒂,既保证了皮瓣成活,又确保了指背远端皮肤及甲床血供;②两侧指神经仍包含在皮瓣内,对感觉功能恢复无影响。改良全指腹皮瓣前移具有血供可靠,切取方便,手术区域局限于伤指,皮肤质地和感觉功能好,前移幅度大等优点,是修复手指残端及指腹较大缺损创面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徐达传.手功能修复重建外科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8
2,陈爱民,侯春林,屠开元.带指固有血管蒂的指掌侧推进皮瓣.中华手外科杂志,1996;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