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超
关键词:脂肪注射充填术
游离脂肪的移植是将患者自身的其他部位脂肪转移到需要充填的部位。这样,既可达到去除多余脂肪的目的,改善形体,又可以用自体游离脂肪充填治疗软组织凹陷、小乳症等,使受区达到再塑形、丰满的整复效果。
较早进行人体自身脂肪移植术的是vandermeulen,他于1889年首先报道了将游离的大网膜脂肪移植肝与膈之间,neuber在1893年报告用许多小脂肪块充填软组织缺损[1],但是由于移植后脂肪存在不同的吸收,疗效不稳定,出现了硅胶等组织代用品,一度遭到冷落。随着脂肪抽吸术的普遍开展,国内外对脂肪移植的研究,尤以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充填术,已在许多广泛应用。
1 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技术
腹、臀、大腿内侧为脂肪移植提供脂肪的较常用部位。目前,收集脂肪的方法有三种:①切开取脂法:局麻下在供区作一隐蔽的小切口,按需要在皮下切取适量的组织块,然后按要求剪成很小的脂肪颗粒约2mm大小,庆大霉素盐水(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反复冲洗,尼龙网过滤后分别置入注射器内待用[2]。②吸管抽吸法:用直径4~6mm吸脂术的吸管,在供区小切口插入,放射状抽取脂肪,将脂肪吸入与吸管相连的无菌瓶内,用收集的脂肪清洗后装入注射针头口径与吸管相近的注射器内,注射到所需部位的皮下[3]。③用注射器抽取:先用0.25%利多卡因加1∶20万u肾上腺素注入供区皮下,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配16号针头,来回抽吸供区脂肪,抽出物静置片刻,会分为颜色不同的三层,上面为桔红色的脂肪液体,中间为淡黄色的脂肪颗粒,下层为粉红色的血水混合液。去除下层的液体,以获取较纯的脂肪[4]。另外,也要将上层的液化脂肪去除,直接用另一针头吸去,纱布过滤或倒入白瓷碗内,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将漂浮的脂肪颗粒捞出[5]。
一般颗粒脂肪注射采用硬膜外导管针,在靠近缺损部位、范围皮下,经往复扇形穿刺,形成小的隧道,用原针头将抽取的脂肪均匀地注射到受区隧道内,边注射边用手轻轻挤压均匀,必要时注射口可用5-0丝线缝合1针,以免脂肪溢出,加压包扎[6],无需特别护理,24h后可拆除敷料。当然,特殊的部位则有不同,脂肪注射隆乳术,则注射在乳腺后面及皮下深面的脂肪层内,放射状注入不同平面,不同间隙[2,7]。
2 颗粒脂肪注射的应用
1986年ellenbogyn报道使用4~6mm珍珠样大小的游离脂肪移植成功地整复了面萎缩、眼睑凹陷、面部过深的皱折和沟纹以及凹陷性瘢痕等[9]。1986年,illouz[10]将脂肪抽吸术所获得的脂肪,用注射器注射到软组织缺损的部位,把利用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理论,称为脂肪细胞移植。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术在国外研究方兴未艾,广泛开展,治疗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主要包括:凹陷性瘢痕、面部凹陷、小颌畸形、脂肪抽吸后皮肤不平整、臀部的填充和成形、鼻唇沟填充、半侧颜面萎缩、手指及手的皱纹、面部皱纹、隆胸及乳头内陷畸形的矫正[8]。
国内于90年代初开始脂肪注射充填术的研究应用。1994年戚可铭等[6]首先报道一组用颗粒脂肪充填半侧颜面萎缩、上睑凹陷、额鼻唇沟、面凹陷瘢痕、皱纹等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同年,鲍卫汉等[11]报道了在颜面皱纹及凹陷的治疗效果良好。随后国内陆续开展以及报道。王冀耕等[12]报道用脂肪微粒注射填充面部小凹陷20例。徐坚芳等[13]报道,用抽取腹壁的脂肪,过滤、浓缩颗粒脂肪注入需要充填的面部皮下,随访1年,外形满意。等[14]报道用于丰颊、丰颞、鼻唇沟皱纹充填、隆鼻术等27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96年后应用报道在颜面凹陷、皱纹填充等的治疗逐渐增多[15~18],随访半年2年,效果均满意。另外,李文芳等[19]报道用颗粒脂肪注射移植修复眼球摘除后眼睑内陷畸形,认为是矫正眼睑内陷畸形及局部凹陷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避免了采取常规真皮、筋膜等睑内植入充填法的繁杂。1997年戚可铭等[7]报道用自体颗粒脂肪注射隆乳术30例,治疗平坦型或轻度下垂的小乳症畸形,经1~6次,单次注射46~150ml,随访半年5年,60侧乳房均获改观,注射次数越多,改观越大,效果满意。
3 脂肪注射移植的注意事项
自体脂肪组织是较为理想的组织填充材料,其生物相容性优于人工组织代用品、异体或异种胶原材料[20],取材容易、来源丰富、组织损伤小,将成为一种较好的软组织填充方法[8]。但此项手术存在着一定的吸收率。国外学者经过临床观察,认为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后10~12个月吸收率在30%~60%[8],过度矫正50%是必要的,必要时可重复注射。国内学者也有类似的报道[6,11],且吸脂法较切取法术后脂肪的吸收较甚。故不少学者不断研究对策。ellenbogen[9]1986年报道,提高脂肪存活率的一些方法:①口服维生素e;②移植物中加胰岛素处理;③移植物颗粒小,直径4~6mm;④无菌无创技术。国内学者[5]认为脂肪抽吸中要避免夹杂太多的血块,否则会影响顺利地注射脂肪,增加术后移植脂肪的吸收率。高建华等[21]报道注意“三要素”是可以减少或控制术后吸收的,即:减少脂肪的机械性损伤,选择完整的脂肪微粒注射,分散注射于血运好的组织中。徐坚芳等[13]报道要减少脂肪吸收,很关键的因素是作脂肪浓缩技术,充分去除脂肪移植物中的液体成分(血液及液化脂肪)。鲍卫汉等[11]认为要提高效果,应根据情况再次重复注射,两次间隔时间3个月。戚可铭等[6]认为注射时脂肪应注射成“线”状,避免注射成大的团块,以免血运不佳液化吸收。通过实验证实,注射后6~8个月吸收率约40%,过度矫正(约30%)是必要的。每3个月可重复注射1次,反复注射几次即可达到矫正畸形的目的。
综上所述,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尽管存在一定的吸收率,但应用结果表明不失为一种确实可行的填充方法,其来源方便、操作简单、无排异反应之弊。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脂肪注射移植术在美容整形外科中将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