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以来,谁是个具有流行意义的全民偶像?答案只能是:黄婉秋。
新中国建立以来,谁是个具有流行意义的全民偶像?答案只能是:黄婉秋。
优美的民歌、甲天下的山水、美丽动人的传说三位一体,凝成一部在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上都突破时代局限、登峰造极的音乐电影《刘三姐》,也成就了当年只有17岁的演员黄
秋。
阴差阳错的时代背景下,《刘三姐》给黄婉秋带来的荣与辱,都达到了顶峰,也使她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与同命运、共呼吸。与“刘三姐”已分不开的黄婉秋,正是吸取了刘三姐善良、乐观、坚强、誓不低头的精神,挺过了酷暑严寒,迎来了共和国的、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二个春天。
剧团破格录取
黄婉秋祖籍广东梅县,1943年12月出生于广西桂林。黄婉秋的父亲是一名百货公司的普通店员,母亲是个大字识不了几个的家庭妇女。黄婉秋兄妹六人,她排行第四。
黄婉秋家境虽然不宽裕,但父母却勤劳和善,节俭持家。母亲虽不知书,却很达礼,相夫教子。孩子们个个都好学上进。黄父平时的嗜好,就是喜欢哼哼唱唱。
1956年,也就是小婉秋13岁那年,小学五年级的她正在休寒假,在报上看到桂剧团招收学员的广告。剧团规定,报考演员必须具备高小毕业资格。刚刚念完五年级,天性腼腆的小婉秋,不知从哪来的一股倔劲儿,大胆走上考场,主动要求表演一段舞蹈。小婉秋长相俊美,身段婀娜,舞也跳得像模像样,肯定是个好苗子,尤其是她热切当演员的迫切心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老师。于是,老师们决定对她网开一面,免了她的文化课考试,破格录取。
孰料,一向较为开明的父母,却不愿意自己的掌上明珠吃“开口饭”。因为旧社会艺人非人的遭遇,凄惨的下场,让他们记忆犹新。
小婉秋的倔脾气,父母早已领教过。实在拧不过,只得让她写信给远在长春读军校的大哥,征求意见。在等待大哥回信的漫长日子里,她真是望眼欲穿,度日如年。看到一起报考的小姐妹,有的已进了剧团,这更让她心急火燎,百爪挠心。大哥支持小妹当演员的信终于来了,有大哥的支持,父母也就不再阻拦她了。小婉秋总算圆了自小就想当演员的梦想。
黄婉秋考入桂剧团的时候,剧团还属于民营性质。按照梨园传统,刚入科班的弟子要在祖师爷神像前跪拜叩头,拈阄取艺名。当时桂林大红大紫的三大花旦,艺名分别是玉芙蓉、黄琼仙、苏芝仙。小婉秋非常崇拜她们,特别想拈得一个带“仙”字的艺名,谁料展开一看,偏偏是个“群”字,真让她大失所望,鼻子一酸,泪水落下来。站在旁边的老师见状反而乐了:“‘群’就是技艺超群的意思,好得很呀!”听老师如此一说,她破涕为笑,暗下决心,绝不辜负老师们的嘱托和热切期望。
“艺群”饰演刘三姐
黄婉秋艺名“艺群”,入花旦行,从此开始了她多姿多彩和颇富传奇的艺术人生。
艺群学艺时,科班出身的老师都没有多少文化,演戏也没有剧本,更谈不上什么导演、表演理论。学戏就学“手、眼、身、法、步”,练习的是“唱、念、做、打、舞”等基本表演技法。戏要一出一出地学,完全靠老师言传身教。艺人们把舞台的上场门叫马门口,每当老师在台上演出时,学员们躲在马门口后面观摩,把老师们的一招一式默记在心。艺群聪颖过人,学习刻苦,对白、唱段教几遍就能记得住。同学们说“大头有宝,记性好”,戏谑地给她起了个“大头”的绰号。
艺人们把形体训练叫做“练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绝非夸张。每天清晨起来,先端来一盆滚烫的热水,将女孩子们的小手泡在水里,挨个儿把手指往反关节方向使劲儿扳,据说只有这样才能高高翘起一对漂亮的兰花指。
为了让旦角演员在舞台走出远看好似蝴蝶飞,近看犹如风摆柳般的小碎步,她们要用很沉的沙袋压在膝盖上,使膝关节凹陷下去。练腿功的时候,老师让小孩子背靠在柱子上,用力将腿一点一点往上抬,一直要使脚尖触及额头。有一次,老师用力过猛,艺群的腿关节受伤,又红又肿,疼痛难忍。她吓坏了,生怕落下残疾上不了舞台了。老师只是把祖传的办法教给艺群:关节扭伤,用点口水抹在上面,揉揉就好了。艺群不敢不听,又没钱外出求医。每当深更半夜疼醒的时候,就用小手沾上唾沫,在被窝里揉啊、搓啊。这时她悄悄落泪,特别想念自己温暖的家。但为了圆自己演员梦,她只得用“不受磨难,难成正果”的话鼓励自己,咬紧牙关,硬是挺过来了。
1959年,艺群满师那天,她献演的是传统剧目《斩三妖》,她在剧中饰演大妖妲己。以后,她又在桂剧舞台上塑造了红娘、白娘子等艺术形象。
195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了一次全区范围的《刘三姐》汇演。目的是让各剧种、剧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取长补短,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
桂林市文化系统积极地参与了汇演。鉴于当地的彩调剧形式活泼,表演洒脱奔放,唱舞曼妙风趣,比较适合塑造传说中的“歌仙”刘三姐形象,市里决定由彩调剧团排演歌舞剧《刘三姐》。
为了精益求精,桂剧团、歌舞团、京剧团里所有适合饰演刘三姐的演员都被抽调进彩调剧团。黄婉秋也被选入角色,担任刘三姐的 C角。
这时,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作曲家雷振邦也莅临桂林,他们为拍摄同名电影做前期准备。黄婉秋的出色表演,给苏里、雷振邦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960年5月,正在南宁参加《刘三姐》汇演的黄婉秋,突然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邀她到该厂试镜,拟让她饰演《刘三姐》中的舟妹一角。
样片出来后,长影派人进京送审。在文化部电影局的审片厅里,列坐着多位领导和艺术家。看过自治区推荐的四名刘三姐饰演候选人的试镜样片,大家觉得无论是外形还是气质,都和角色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这时,戏剧家、时任艺术局局长的田汉慧眼识珠,他对导演苏里说:“我看,那个扮演舟妹的演员不错,是不是考虑让她演刘三姐?”众人都觉得田汉言之有理,也很合导演的心意。于是,黄婉秋就成了饰演刘三姐的人选。
1960年夏天,电影《刘三姐》摄制组来到漓江之畔,顶着酷暑,冒着风雨,开始了紧张繁忙的拍摄工作。1961年,《刘三姐》公映,海内外随即掀起一股“刘三姐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