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节约,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一般是不浪费东西的个人行为,有些人甚会想到穿带补丁的衣服。在韩国,节约已经成为整个民族的行为。研修的经历,带给我们众多新奇感受,其中,我感触较深的是韩国人的节约。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历来都是头等大事。我在韩国上的堂课,正是在餐桌上开始的。韩国的筷子大多是用不锈钢做成的,长度是中国筷子的2/3,小巧精致,每根都是长方体。据说这样设计更能节约材料,也能克服材质光滑夹不住东西的问题。
传统的木质筷子要耗费大量木材,细菌易繁殖,筷子易变黑,易磨损,使人产生不卫生的感觉,无形之中“鼓励”人们使用一次性筷子。不锈钢的筷子不易磨损,易于清洗和消毒,让使用者更有安全感。
韩国的饮料给我上了第二课。中国的易拉罐饮料,一听的容量基本在355毫升,而韩国的基本上都低于300毫升。有研究表明,在非运动状态下的东方人,特别是女性和儿童,很难一次喝完355毫升的饮料,而碳酸饮料开盖一段时间后就会丧失原有的味道,在无形中就造成了浪费。
较让我惊讶的是,在韩国的商场购物时,如果你使用塑料袋,就必须付2050韩元(约合0.160.41元人民币),远远超过了塑料袋本身的价值。据说,这项规定已在韩国实行了近10年,目的在于减少白色污染。
据大田的介绍,在这项规定实行之初,很多人都觉得不方便,但还是用纸袋、纸箱或者布袋取代了塑料袋。这种政府与国民共同进行的环保行动,使我产生了敬佩之情。
在韩国文化课上,大田的介绍了韩国的古典建筑。韩国传统房屋的围墙非常矮,即使是皇宫的也不高。很多的名片上都写了详细的家庭住址。很多人的钱包都放在裤子背后的口袋里。我们觉得他们的防范意识十分薄弱,纷纷询问为何不怕小偷。
韩国的回答非常有趣:韩国人普遍使用信用卡,身上和家里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现金,小偷只能偷大件物品,但那些东西都太重了,偷起来很累,又很容易被发现。信用卡的广泛使用,其实也是一种节约。完善的信用体系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高效率才能带来高收益,而节约时间是的节约。
同时,货币制造的成本很高,流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损耗(尤其是纸币),使用起来不卫生,回收与销毁的成本也非常高。而信用卡(包括借记卡)的使用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也方便持卡人对个人资产及信用进行有效管理。
在韩国看到的这些节约行为让我想到,环保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一句口号,更应该是一项行动,一项全民行动。它不该轰轰烈烈地高调运作,而应体现在每一个细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