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红飞 麦志辉 艾虹 陈奇
【 摘要 】 方法 选择 20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矫治安氏 111 类骨性错颌青少年病例,并分析其前后硬组织的变化。例采用上颌前牵引方法矫治的安氏班类骨性错颌青少年病例为实验组, 20 例安氏工类骨性青少年病例为对照组,对矫治前后的侧位片进行 X 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矫上颌窦前壁厚度平均增加治前后上颌长度平均增加3.68mm、上颌窦前后径平均增加 2 . 38mm 、上颌窦前壁厚度平均增加2.11mm(P<0.05),上颇窦中点在 SN上的垂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上颌前牵引矫治安氏Ⅲ类骨性错颌青少年病例,可获得较大的侧貌改善。
【 关键词 】 上颌前牵引;安氏 111 类错颌;头影测量
Cephalometric analysis for Angl ' 5 class Ⅲ malocclusion patient with maxillary front traction LU Hong - fei , MAL Zhi-hu : , Al Hong , CHENQ , Departmet of Stomatology, Third A 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0 ,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hard tissue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for Angl ' s class Ⅲ malocclusion adolescence patient with maxillary front traction . Methods 20 cases of Angle ' s class Ⅲ malocclusion adolescenc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front traction in maxilla , while there were 20 cases of AngIe ' s class I malocclusion adolescence patients as the control group . Cephalometr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ll.0 system using palredt-test .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Iength ,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and thickness of maxillary sinus ( P < 0 . 05 ) ,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ite and central point of maxillary sinus ( P > 0 . 05 ) dontic treatment for Angle ' s . Conclusions It is a effective approach to change the hard tissue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for Angle’s class Ⅲmalocclusion adolescence patient with front traction in maxillary area .
[ Key words ] Front traction ; Angle' s class Ⅲ malocclusion ; Cephalometry
安氏 Ⅲ类骨性错颌的患者面中部常表现为明显塌陷,俗称“鞋拔子”脸,对美观的影响非常大,对于仍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患者,临床多采用上颌前牵引的方法改善侧貌,效果显著[骆英,方刚,黄统,等.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骨性班类错颌.实用医学杂志, 2008 , 24 ( 7 ) : 1152-154 .Lin HC , Chang HP , Chang HF . Treatment effects of occipito - mental anchorage appliance of maxillary protraction combined with chincup traction in children with class Ⅲ rnalocclusion . J Formos Med Assoc , 2007 , 106 ( 5 ) : 380-391 〕 。但大多数研究都忽略了硬腭以上部分上颌骨的改变给患者侧貌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 40 例安氏 Ⅲ类错颌青少年患者在矫治前后上、下颌骨的变化,较全面地分析上颌前牵引对改善安氏Ⅲ类骨性错颌青少年患者侧貌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 2002 年 2008 年期间已完成矫治的患者 40 例,其中 20 例采用上颌前牵引方法矫治的骨性 111 类错颌青少年不拔牙病例为实验组,其中男 12 例,女 8 例,平均年龄为 10 . 14 岁,上颌前牵引治疗的时间平均为 12 . 01 个月,完成II期矫治的时间平均为 24 . 33 个月。治疗前面中 1 / 3 凹陷,前牙反颌,第 1 磨牙近中关系, ∠SNA < 780 ,-5°<∠ ANB < 0 " ; 20 例骨性 1 类青少年不拔牙病例为对照组,其中男 10 例,女 ∠10 例,治疗前个别前牙反颌, ∠SNA > 78 " ,∠ ANB > 1 " ,平均年龄为 11 . 25 岁,治疗时间为 16 . 05 个月。
二、方法
1 .仪器:
l )口内前牵引装置:由技术员制作活动~
矫治器,双侧上颌第 1 磨牙置箭头卡,前牙区置唇弓,基托与硬腭紧密接触,牵引钩位于上尖牙近中,牵引方向与颌平面平行。牵引力为 4 . gN ( 5009 )。
2 ) 托槽及颊管:直径为 MBT 直丝弓托槽及配套颊管(美国 3M 公司)。
3) 弓丝直径为: 0 . 39 、 0 . 41 、 0 . 45 mm 镍钦丝(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所);直径 0 . 45 mm 澳丝(美国 TP 公司);截面积为 0 . 43 mmX 0 . 56 mrn 、 0 . 48 mmXO . 64 mrn 不锈钢丝(美国 3M 公司)。
三、方法
对实验组骨性III类错颌青少年病例进行II期矫治。I期前牵引,II期不拔牙的固定矫治。对照组骨性工类错颌青少年病例进行工期不拔牙的固定矫治。治疗前后的 X 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均由同一位医师在一段时间内描绘和测量 2 次,取其平均值。硬腭以上上颌骨的标志点圈:上颌窦前后径 ( MS )、上颌窦前壁厚度( PW 一 AW )和上颌窦中点 (卢红飞,艾虹,麦志辉,等.前方牵引治疗后上颌骨及上颌窦变化的初步探讨.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2008 , 2 ( 2 ) : 4 于 43 .)。其中 MS 为劷过上颌窦中点,并与 SN 平面平行的直线; PW 一 AW 为上颌窦前壁与下鼻道底的前后交界点;上颌窦中点的测量值为上颌窦中点在 SN 平面上的垂足与 S 点的距离与 SN 距离的比值,即 SC , / SN (图 1 )。
四,统计学处理
各组常用 X 线头影测量治疗前后的差值,劷 SPSSll.O 统计软件分别进行配对 t 检验,并用х±s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组成的差异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后,侧貌直面型,磨牙、尖牙关系中性,覆颌覆盖正常。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前牵引治疗后,绝大部分青少年及儿童患者的侧貌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效果显著(图 2 、 3 ) ,不但牙齿反颌得到纠正,整个面中 1 / 3 (包括硬腭以上部分上颌骨)都有不同程度地向前生长。
一、上颌骨测量项目
上颌骨测量项目见表 1 。实验组的上颌长度 ( Ptm~ANS )平均增加 3 . 68 mm ( P < 0 . 05 ) ;上颌位置( S-Ptm )平均前移约 1 . 96 mm ,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 )。实验组矫治前后 MS 平均增加 2 . 38 mm 、 PW - AW 平均增加 2 . 11 mm ( P < 0 . 05 ) ,上颌窦中点在 SN 上的垂足比值平均增加约 0 . 02 ,对照组增加约 0 . 01 ,但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 0 . 05 )。
二、下颌骨测量项目
下颌骨测量项目见表 1 。实验组矫治前后下颌位置(∠SNB、SN-MP 、FH -M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
实验组的 WitS 值增加 2 . 68 mm ,与对照组的 1 . 07 mm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 05 )。
三、年龄和性别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组成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 05 )。
讨论
一、上颌前牵引对上颌骨的影响
上颌骨发育不足是一种常见的与生长发育相关的颌面畸形,随着生长呈加重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美观,临床上对骨性 m 类错颌畸形青少年患者多采用前牵引加固定矫治的方法。有学者认为,前牵引矫治反颌的机制在于上颌骨出现逆时针旋转,并向前移动;下颌骨出现顺时针旋转伴有前面高增加和上前牙唇倾(张栋梁,崔祥生,李梦华.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乳牙期,替牙期安氏班类错颌的垂直向变化分析.口腔医学研究, 2008 , 24 ( 4 ) : 430-433 .)。也有学者认为,前牵引通过牵张上颌与各面中部骨的融合缝,促进骨缝矢状方向的骨沉积,增加上颌骨长度(严洪海,张国兴,张志明.前方牵引联合下颌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早期骨性班类错颌的疗效评价.上海口腔医学, 2008 , 17 ( 3 ) : 256-259 .Westwood PV , McNamara JA Jr , BaccettiT , et al . Longterm effects of class Ⅲ treatment with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and face mask therapy followed by fixed appliances .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 2003 , 123 ( 3 ) : 306-320 .许雪静.上颌前方牵引矫治乳牙期骨性班类错颌的疗效观察.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7 , 21 ( 3 ) : 331 .Sung SJ . Assessment of skeletal and dental changes by maxil - lary protraction . Am J Orthod Dento facial Orthop , 1998 , 114 ( 5 ) : 492 -502 .)。还有学者认为,上颌前牵引不能对上颌骨生长产生影响[ Capelozza L , Araauj o Almeida G , Mazzottini R , et al . Maxillo - rnandibular relationships in patients with dento- facial deformi-t ies : diagnostic criteria utllizing three cephalornetric analyses . Int J Adult Orthodon Ortho -gnath Surg , 1989 , 4 ( 1 ) : 132-136 .]。
常用的上颌测量项目 PtmANS 和 S-Rm 主要以上颌骨后缘的翼上颌裂点和硬腭作为上颌骨的观察指标,本研究将 MS 、PW -AW 和上颌窦中点(C) 这 3 个硬腭以上部分为标志点,结合常用的颌测量项目进行分析,发现以下现象: ( l )实验组的 Rm - ANS 平均增加 3 . 68 mm ,对照组平均增加 2 . 02 mm ( P < 0 . 05 ) ,同时治疗后实验组的匕 SNA (P< 0 . 01 )、艺 ANB ( P < 0 . 05 )和 WitS 值( P < 0 . 01 )增加量均比对照组大,说明前牵引能促进骨性 m 类错颌青少年不拔牙患者硬腭长度的增加,这是他们获得面中 1 / 3 侧貌明显改善的原因之一。(2)实验组的 S-Rm 平均前移约 1 . 96 mm ,对照组平均前移约 1 . 73 mm ,但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 05 ) ,说明在青少年发育阶段,翼上颌裂点( Rm ) 后方的上颌骨仍有向前的生长,但前牵引对其生长量没有明显影响。(3)实验组矫治后 MS 平均增加 2 . 38 mm ,对照组平均增加 1 . 55 mm ( P < 0 . 05 ) ,说明在青少年发育阶段,上颌窦窦腔普遍都有增大,而前牵引对其生长量有明显增强作用,这是骨性 m 类错颌患者获得面中 1 / 3 侧貌明显改善的原因之二。 ( 4 )实验组矫治后 PWAW 平均增加 2 . 11 mm ,对照组平均增加 0 . 95 mm (P<0.005 ) ,说明前牵引能令骨性 111 类错颌的青少年患者上颌窦的前壁厚度明显增加,这是他们获得面中 1 / 3 侧貌明显改善的原因之三。( 5 )实验组矫治后上颌窦中点在 SN 上的垂足比值平均增加约 0 . 02 ,对照组平均增加约 0 . 01 ,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 . 05 ) ,说明前牵引并不会令上颌窦明显向前移位。( 6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出现少量上前牙唇倾,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P>0.05 ) ,说明前牵引并不会令上前牙唇倾量增加。
二、上颌前牵引对下颌骨的影响
实验组与对照组矫治后∠SNB 、SN-MP 、FH-MP 均少量增加,下颌位置均有向前、向下增长的趋势,但两组间相比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 . 05 )。说明下颌的变化很有可能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结果。
综上所述,上颌前牵引矫治能通过促进硬腭长度的增加、上颌窦窦腔增大以及上颌窦前壁的厚度增加等机制,使部分骨性 111 类错矜青少年患者整个面中 1 / 3 向前生长,侧貌获得明显改善,同时未见上前牙唇倾量增加,对下颌的影响不明显。由于本研究的病例数有限,故尚需做进一步的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