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庙是供奉朝鲜王朝历代王和王妃以及被追封的王和王妃牌位的儒教祠堂,是较精致和庄严的建筑之一。
宗庙是供奉朝鲜王朝历代王和王妃以及被追封的王和王妃牌位的儒教祠堂,是较精致和庄严的建筑之一。
太祖三年(1394)十月,朝鲜王朝迁都汉阳的当年十二月开始修建宗庙,到第二年九月竣工,紧接着供奉了原在开城的太祖的四大祖先——穆祖、翼祖、度祖、桓祖的牌位。
宗庙面积达56,503坪,内部有宗庙正殿,以及侧庙永宁殿和典祀厅、斋室、香大厅、功臣堂、七事堂等建筑。起初正殿有太室7间,左右带侧间2间,但在宣祖二十五年(1592)壬辰倭乱时被烧毁,而在光海君即位之年(1608)重新修建,后来在 英祖和宪宗时期进行增建,到了现在已有19间。
永宁殿是在世宗三年(1421)开始修建,已开始有太室四间,东西各有一间侧室,共六间,但在壬辰倭乱时被烧毁,而在光海君即位之年重新修建成十间规模,后来继续增建,到现在成为16间。
现在正殿19间和永宁殿分别供奉着49个和34个牌位,而正殿前院中的功臣堂内供奉着朝鲜时期83位功臣的牌位。
朝鲜时期,每年的春夏秋冬和腊月在正殿举行了大祭,而每年春秋和腊月在永宁殿指定专门的祭日举行了祭礼,现在每年5月的个星期日,在全州李氏大同宗約院举行被称为宗庙祭礼的上香仪式,祭祀时演奏包括器乐和歌曲以及舞蹈的宗庙祭礼乐。
宗庙的主殿建筑面积达1,270㎡,估计这在同一时期的木制建筑中,可能是世界上规模的建筑,与宫殿和佛寺的建筑华丽而装饰性强的特点相比,它是按着儒教朴素的风格修建的用于特殊目的建筑。 和韩国的普通建筑一样,宗庙具有个别的非对称结构,但整体上具有对称结构,它反映了仪礼场所的阶级等级,正殿和永宁殿的台基和屋檐、屋顶的高度、房柱的粗细都根据其等级而不同。
起源于中国周朝的宗庙制度,从供奉七代祖先的制度开始,到了明朝发展到供奉九代,中国太庙只有9间太室,而只有韩国的宗庙具有19间太室的很独特的制度,正面长而强调水平的独特的建筑样式与宗庙制度的发源地中国不同,是在西方建筑中根本找不到其前例的世界稀有的建筑样式。
宗庙祭礼与宗庙仪礼次序、仪礼食品、祭器、乐器和仪仗物、仪礼音乐及舞蹈等相互融合,五百多年来一直完整地保存了1462年被定形化的形态,从这一点上可以说它是世界上较悠久的综合仪礼文化。
宗庙祭礼和宗庙祭礼乐中表现的仪礼次序、音乐、舞蹈等,不仅起源于以中国古代文明为基础形成的夏、殷、周时期的仪礼文化,而且几乎完整地保存了东方古代文化的特征和意义,因此它是可以作为研究东方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料的文化遗产之一。
宗庙祭礼乐由器乐、歌曲、舞蹈组成,演奏在世宗时期次创作,世祖时期精雕细琢的《保太平》和《定大业》等22首曲子,并跳动作简练而庄严特点的佾舞等舞蹈。与《新罗乡歌》或《高丽歌谣》只传下来歌词相比,宗庙祭礼乐把500年前的旋律原封不动地传承到今天,因此具有很大的意义。
宗庙是朝鲜时期的传统建筑,尽管是非普通建筑的神殿建筑,但带有建筑的普遍价值,因此成为很多建筑师的研究对象,而宗庙的建筑价值到了可被称为东方帕台农神庙的程度,具有很大的建筑史价值。
宗庙被指定为第125号史迹进行着保存,所收藏的文化遗产有:正殿(第227号国宝)、永宁殿(第821号宝物)、宗庙祭礼乐(第1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宗庙祭礼(第56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等,1955年12月,被联合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