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就在我们准备迎接端午节的同时,韩国“江陵端午祭”也将于5月24日开幕。据韩国媒体报道,端午祭活动期间当地将举行迎接端午主神、朝奠祭、江陵假面剧、送神祭等活动。
想到近年来中韩民间围绕端午节发生的一些争执,不禁觉得心头添了块垒。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中国互联网上指责韩国“偷中国端午节”的声音此起彼伏,在很多中韩学者研讨会上这一事件也成了中韩民间传统文化争端的一个典型案例。
四五年过去了,但今天很多人还会问我“韩国为什么把中国的端午节说成是他们发明的节日?”其实这其中存在一些误会,那就是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江陵端午祭”不同于我们的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这毋庸置疑。中国学界关于端午节由来的解释很多,普通人所熟悉的就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今天的端午节似乎只剩下吃粽子和电视里闪过的龙舟比赛的画面。依稀记得小时候的端午节有趣得多,缝香囊、挂菖蒲和艾草、吃咸鸭蛋,翻翻书本,端午节好像还有很多其他传统活动,可惜这些习俗都已经尘封太久了。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阴历纪年法连同节气和很多节日都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周边。韩国的书本上在解释这些文化时也经常指出“是中日韩等共同拥有的”,大多数韩国人心中明白这些文化的发源地就是中国。端午节也是如此,韩国江陵市端午节文化院的网站上也特意标明“端午节是中日韩三国共同的节日”,还详细介绍了朝鲜、中国与日本过端午节的不同习俗。但是韩国人认为韩国江陵的“端午祭”有自己的文化内容,而且对保存韩国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这是他们将“江陵端午祭”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依据。
韩国人古时候曾经把端午与春节、寒食和中秋一同作为较重要的四大节日。中国的传统习俗传到了韩国,韩国人也在这一天使用艾草、菖蒲等植物祛病避邪,并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在朝鲜半岛的北部,这时候天气完全转暖,人们刚好希望伸展筋骨,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因此端午节在这些地方更热闹。朝鲜半岛的南部,也就是今天的韩国更重视中秋节,端午节的很多习俗在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不见踪影,但是在韩国江原道的江陵等地方还保留了大规模的端午节活动。
韩语中的“祭”与“节”的意义不同,相当于英文中的festival,指的是庆典活动。“江陵”这个村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长达50多天的端午节庆典活动,从阴历三月二十一直持续到五月初六。活动的目的是祭祀当地的山神和城隍,祈求风调雨顺,活动的内容则融合了儒家文化、民间信仰、民间艺术以及各种传统体育活动,是一个各阶层同乐的“传统文化大杂烩”。这里的人们为迎接端午节从阴历三月二十就开始泡神酒,四月初一开始向神灵敬神酒。之后神婆(汉)会进行类似“跳大神”的活动。四月十四,当地的地方官吏、乐师以及神婆(汉)组成60多人的队伍骑马去山神庙祭祀,村民们也浩浩荡荡地跟在后面。神婆(汉)会把神请到一棵树上,人们伐了这棵树带回村后供奉在庙中。神被请回后,地方官吏和乡绅们首先按照儒家传统进行祭拜。接着村子里较被信任的神汉(婆)就开始主持热闹非凡的祭神活动。在喧闹的农村打击乐的伴奏下,他们再次进行形似“跳大神”的祭神活动,引得全村人都来围观。五月初一端午祭进入高潮后,他们还会组成游行队伍穿行于村落的大街小巷,沿途进行祭神活动。这时候,村民们也参与到庆典中,摔跤、荡秋千,宛然一个村民体育大会。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目是在空地上围成圈观看官奴们表演的假面舞。官奴是当地较卑贱的人群之一,他们戴上假面扮做其他身份的人跳假面舞。这一舞蹈较初是为了取悦于神灵以祈福,但后来舞蹈故事里有了很多讽刺上层社会的内容,成了下层人民宣泄心中愤懑的一个渠道。这一“官奴假面舞”也被韩国指定为“无形文化遗产”。五月初六人们把神灵送回山,这次神、官、民、奴共同参与的“端午节庆典”才宣告结束。
在日本殖民朝鲜的时期,日本统治者曾经试图消除其传统民间文化,但是日本的文化殖民反而刺激了韩国人的民族意识,使韩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得到重视。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韩国越来越注重保存传统文化,增强国民的文化自尊心,端午节也在学者和重要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于1967年被指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第13号。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突飞猛进,很多地方为发展经济也喜欢打文化牌。而“江陵端午祭”既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又可以办成大众参与的娱乐项目,自然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韩国将其申报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并在2005年11月25日被通过,成为韩国“江陵”的一个重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