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角咬肌肥大又被称为方颌畸形。这种畸形一般在青春发育期后才表现出来,因而不会导致咬合及咀嚼功能障碍,但由于其特定的面容,影响美观,要求整形美容者近年来日渐增多,此类求医者中尤以年轻的女性居多。本文报告一组15例近年来经我们手术矫治的病例,并就其畸形的临床表现特征,手术方案设计,手术操作要点,及术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和讨论。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经我们手术矫治的下颌角咬肌肥大患者1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19~31岁,平均为25岁,全部患者就诊目的均为改善面容,要求为其修成“瓜子脸”。本组病例中有4例为一侧下颌角咬肌肥大重于另一侧,表面为不对称性畸形,有3例为仅单侧肥大而另一侧完全正常,另外8例为双侧下颌角咬肌肥大。
1.2 临床特征
下颌角咬肌肥大的求医者,通过对其常规临床检查,X线颌骨全景片头影测量片,在除外肿瘤及外伤的情况下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这类求医者的特征表现有:(1)从正面看颜面下三分之一明显宽大,成方形脸。(2)从侧面看可见下颌角部骨质肥大粗壮如骨瘤样异常增大,此区域的软组织厚度也明显增加,但触诊此部位软组织柔软。(3)GoGn-SN角过小,表明下颌平面的倾斜度过小部分患者面下1/3的高度过矫,主要表现为颏部垂直高度发育不良,从而加重了方脸畸形。
1.3 治疗方案设计
在设计所有病例的治疗方案时,通过正颌外科医师与求医者的正式心理会谈,从而了解病人对畸形的认识,求医动机,对手术的期望,社会经济地位及社会适应能力,个别患者怀着不切实际的求治动机,或对手术期望太高,则必须慎重对待,否则将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确定下颌角的截骨量及截骨线时,依美貌人群的下颌平面角及下颌角的弧度为参考标准,描绘出切骨量的多少与切骨的线路,手术前作常规检查,作口腔内手术的准备,如牙周洁治及处理好龋齿残根等,拍头面部正侧位彩照片。
1.4 手术方法
口内进路,在平行于下颌第二双尖牙前庭沟外侧水平开始,向上于下颌升枝外侧前缘下份外侧作廷伸,切口约3~4 cm长,骨膜下剥离外侧软组织,用自制的特别拉钩置于下颌角外侧,用美国产Stryker系列电动摇摆骨锯或高速骨钻依术前设计去除肥大的下颌角,使去骨后的骨端成所设计的弧形。切除肥大的咬肌时,为减少出血,采用先缝扎后切除的办法,术后置放引流及加压包扎。
2 结 果
所有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手术后效果在术后三个月肿胀完全消退时才作评估。效果评价为术后面形改善的满意程度及牙颌功能的状况。本组病例中,所有患者术后开口度,开口型及咀嚼功能均正常,术后面形完全满意者12例,有2例有轻微左右面部不对称,有1例患者自觉组织去除不够多。
3 讨 论
3.1 下颌角咬肌肥大所致的特征性方脸畸形,尽管其病因不明,但临床上多认为此乃发育性畸形,发育完成后,畸形亦不再发展,有学者认为其与咬肌的过强运动有关,如有磨牙习惯及学习工作时有咬牙习惯的人较容易患此畸形。此类患者用力咬牙时可见肥大隆起的下颌角,触之为硕实的咬肌,这种特征性的方脸畸形,对于男性而言,显得尚不严重,但对女性则较难接受,因而此类求医者中尤以年轻女性居多,本组病例中,女性有11例,占大多数,她们求医的目的几乎均是要求修成“瓜子脸”,或修成“椭圆型脸”此乃公众公认的符合容貌美学的面形。
3.2 为了减少疤痕,达到整形美容的目的,必须从口内实施下颌角咬肌肥大的矫治术,由于手术位置较深,视野狭窄,暴露不佳,因而有可能造成截骨失误,如下颌角截骨线向乙状切迹方向偏斜,或造成直线去除下颌角,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所以在截骨过程中,针对此情况,我们采用自制的下颌角专用拉钩,扩大手术视野,在手术过程中并不断检查调整,使其走向成一定的弧形,使畸形的下颌平面角恢复正常。
另外本手术的操作难点在于左右侧的均匀截骨,术中以暴露下颌角为中心,向后上于下颌升枝后缘定一点,向前于下颌体前缘定一点,连此二点为成弧形线,此乃截骨线,截骨时,钻头或锯与骨皮质的方向应尽量左右一致,或垂直进入或斜行进入,依术前设计,准确截去隆起的下颌角及切除肥大的咬肌,左右相互参考,如此保证术后的下颌角近似正常下颌角的弧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