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牙齿、颔骨、颅面的畸形。牙颌畸形的发病率很高,发病率约在25%~49%之间。
如牙齿的排列不齐、上牙前突、下巴前翘、嘴巴歪偏等,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加深,近代牙颌畸形的概念已远不是只指牙齿的错位和排列不齐,而是指由牙齿、颅面之间关系不调而引起的多种畸形,大致包括:
①个别牙错位。
②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
③上下牙弓之间咬合关系异常。
牙颌畸形不但影响美容,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局部发育和身体健康,并带来程度不同的心理损害,应尽早治疗。
牙颌畸形的矫治原则:
1、增加骨量:以各种矫正器来扩大牙弓长度及宽度使骨量增加,为排齐牙列创造条件。此方法一般适用于轻、中度拥挤病例。
2、减少牙量:主要有2种方法,即牙齿减径(或称为片切)和牙齿减数(或称为拔牙治疗)。牙齿的减径方法适用于轻度拥挤的病例,若与扩弓方法相结合,也可用于中度拥挤的治疗。在做牙齿切片时,一定要修整好牙齿临面外形,以保证其有自洁作用,防止龋坏。 牙齿减数的方法适用于中度和重度拥挤病例。
3、一般情况下,轻度拥挤不考虑拔牙治疗,除非患者是上颌前突或双颌前突畸形。中度拥挤是否拔牙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面型,若面型较直,不必拔牙,若是需内收上颌时,则应拔牙。重度拥挤一般应拔牙治疗,除非上颌发育不足,面中1/3凹陷时,才考虑扩弓排齐,以掩饰上颌发育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