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晓燕 史颂民 漆淳 朱培华 王磊 陈舒
关键词: 乳房;乳房下皱襞;隆乳术
【摘要】 目的 使纤瘦型女性隆胸后的乳房外形更为逼真。方法 选原乳房体积单侧小于70ml的15例求术者,在隆胸的同时,合理设计胸大肌下分离间隙,利用上提、固定乳房下分组织的方法重建乳房下皱壁。结果 经6~12个月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该方法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易行,表面不留痕迹,效果逼真持久,易被广大施术者及受术者接受。
Primary experience in inframammary crease reconstruction
TAN Xiaoyan, SHI Songmin, QI Chun, et al.
Hangzhou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Hangzhou, 310014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result of augmentation mammaplasty.Methods The authors selected 15 patients whose primary breast volume was less than 70ml. During augmentation mammaplasty on these patients, the inframammary creases were reconstructed by lifting and fixation under the pectorales major. The paper elaborated on the principle, design and method of the operation.Results Postoperative follow-up for 6 to 12 months showed good results.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simple, of rational design and leaving no scar on the skin.
【Key words】 Breast Inframammary crease Augmentation mammaplasty
我们在对隆胸者十多年的临床随访及观察中发现不少受术者人工塑形的迹象比较明显,特别是纤瘦型妇女,其中没有自然形态的乳房下皱襞是原因之一。我们于1996年2月开始,以电脑选择原乳房体积小于或等于70ml(单侧)者15人,30只乳房在隆胸的同时,行乳房下皱襞成形术,获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30只乳房。年龄26~38岁。均已婚生育。筛选标准是经电脑测定,其原有乳房体积小于或等于70ml。均采用腋下横纹切口。应用充注式假体,大小为200~240ml,半球形,置放在胸大肌下间隙,手术同时重建乳房下皱襞。经术后6~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
2 手术方法
2.1 术前设计 取平卧位,双上肢外展90°。将乳房假体平置于乳房表面,沿假体外缘外周1~1.2cm画圆线A,在A线下方1.2cm再画弧线B止于圆线A的3及9点处。整个A、B线所环绕之范围内即为胸大肌深层需分离的范围,A与B线之间分离的目的是为使沿B线的软组织上提以形成乳房下皱襞。
2.2 切开、分离 沿腋下横纹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按设计线行胸大肌下间隙分离。之后用抗生素及皮质醇混合溶液冲洗间隙。
2.3 乳房下皱襞成形术 将乳房向肩颈方向垂直上推,使皮肤表面的B线与间隙深面的投影A线重叠,分别于45点之间,78点之间及6点三处的B线上用3-0不吸收尼龙线环形埋线缝合,将表层皮肤、肌肉固定于相对应的深层投影A线肋骨骨膜或肋间肌肌膜上。即利用乳房下部的组织上提来形成乳房下皱襞。
2.4 置入假体、缝合切口 经双侧腋下切口置入预先电脑设计所需容量的假体,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调整假体合适位置后,缝合切口。于坐位或立位时即可见有乳房下皱襞出现(图3)。
3 讨论
3.1 理想的乳房应该是丰满、匀称、柔软而富有弹性,整体外形挺拔,呈半球形或圆锥形且具有自然流畅的乳房下皱襞。乳房下皱襞的形成基础是完善的下皱襞韧带及足量的乳房软组织,后者因地心引力在坐立位时向下移动,而坚固的下皱襞韧带则移动较少,乃出现乳房下皱襞。
影响下皱襞形成的原因较多,有生理性及医源性。生理性原因即乳房发育不良,乳房过小或平坦,主要是乳房的组织量过少。医源性原因是手术中破坏或损伤乳下皱襞韧带的正常附着。另外,隆胸时假体的放置层次与下皱襞形成也密切相关。假体放置在胸大肌浅面,接近乳腺的正常生理位置,易形成乳房下皱襞。而假体放在胸大肌下间隙,由于紧张的胸大肌的覆盖,皱襞即难形成,我们为了减少隆胸后纤维囊性收缩的发生率,又多选择胸大肌下间隙放置。因此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利用扩张器先扩张乳房部或胸大肌软组织的方法,但需多次手术,普通隆胸者难以接受;另有在充注式假体中过量注水的方法,以期达到快速扩张作用,但快速扩张的软组织回缩率高;经乳下皱襞切口隆胸,完全可以利用缝合技巧形成逼真的乳房下皱襞,但在平卧时会显现手术瘢痕,求术者亦难接受。因此,笔者认为利用局部埋置尼龙线上提乳房下方组织形成乳房下皱襞的方法,效果明显可行。3.2 效果及体会 经术后6~12个月随访,15例中前4例由于经验不足,采用尼龙线缝合外固定的方法,两周后拆线,结果有1例拆线后行乳房按摩时使一侧乳下皱襞固定松脱。后改用不吸收尼龙线内固定,效果良好(图3)
我们体会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①恰当选择适应证。原乳房体积大者隆乳效果明显优于体积过小者,原因之一就是前者术后有较自然的乳房下皱襞。因此,我们将乳房原有体积的多少作为适应证选择的主要指标。根据我院电脑资料分析,原有乳房体积在90~120ml以上者,隆胸后即会自然出现乳房下皱襞,因此我们将适应证定为小于或等于70ml者。②胸大肌下间隙分离到位。应按所设计的范围严格分离到位,特别是下缘,否则无法形成乳房下皱襞。随访中有1例因不到位而未达到预期效果。③内固定与肋骨骨膜或肌膜缝合须牢固可靠以防松脱,因胸壁组织较厚,我们采用6×14的角针或圆针。在未打结前,将上部软组织下推即可见明显胸大肌下间隙囊袋形成,表示缝线已固定在相应位置上。④打结不宜过紧,以避免产生局部皮肤皱褶。我们在随访中发现,术后4~6周时,因局部肿胀可见埋线针眼的痕迹,待肿胀消退后即无任何可见痕迹,应于术前向受术人说明。
参考文献
1 宋儒耀,方彰林主编.美容整形外科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47-48.
2 McCarthy JG. Plastic Surgery. New York: WB Saunders CO 1990:3839-3850.
3 Johnson GW, Christ JE. The endoscopic breast augmentation: The transumbilical insertion of saline-filled breast implants. Plast Reconstr Surg, 1993,92:801-803.
4 Caffee HH. Intracapsular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for intractable capsule contracture. Plast Reconstr Surg, 1994,94:82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