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俗称虫牙)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开始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牙冠完全破坏消失。是牙齿修复中较常见的病例。
龋齿的产生原因
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主要是细菌、宿主和饮食三大因素相互作用致病。
1、细菌因素:主要是变形链球菌,另有嗜乳酸杆菌、产酸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食物因素:食物的化学性作用,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在口腔内经细菌发酵作用产酸,往往引起龋齿发生。食过多的糖,而缺少钙、磷、维生素a、d、b等皆可引起龋病惩病库增高。
3、宿主牙齿和唾液因素:牙齿本身的窝沟、牙釉质发育不良;含氟量低易患龋;牙齿排列拥挤、错位、阻生等容易滞留食物,引起细菌生长繁殖也是龋病发生的条件;唾液缺少,口干症等常可发生猛性龋。
龋齿的临床表现
龋病发于磨牙,特别是下领、二磨牙,其次为上颌、二磨牙,再次为上下颌双尖牙和上倾侧切牙。临床上根据龋病所在牙部位的深浅,分为浅龋(釉质龋)、中龋(牙本质浅龋)、深龋(牙本质深龋)。
龋齿的分类
浅龋:龋坏部位只顾于牙齿的表层,病入无主诉症状。牙齿表面有白色斑点或呈棕色、灰黑色斑点。用探针可探及粗糙面。
中龋:临床上可见牙齿已形成较深的龋洞,病人有时对冷、热、甜、酸等刺激较为敏感。
渐龋:当牙齿破坏,龋洞较大。病人对冷、焦、甜、酸等刺激感到明显的疼痛。此外,临床上又根据龋病的发展速度,又有将龋病分为三种类型即慢性龋、急性龋(猛性龋)和静止性龋。
龋齿的治疗
治疗龋病的目的是终止病变发展,恢复牙齿外形和功能,保持牙髓的正常活力,从而维持牙列的完整性,增进身体健康。
治疗方法,包括磨除法:药物疗法、再矿物化法、充填法以及修复法。一般均需要采用充填法(即补牙)或修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