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庆璋 郝铸仁
近10年来,我们采用耳前小切口,以软骨的褥式缝合、折叠埋线法矫正招风耳畸形,经23例实践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5例,女8例。42只耳廓,双侧19例,单侧4例。年龄38岁,较小12岁,平均17.2岁。同时矫治耳垂外展者2例。经3~36个月随访,20例达到满意效果。3例5只耳廓3个月内复发进行了二次手术矫治。
2 手术方法
在耳廓前后局部浸润止痛下,于耳前相当于对耳轮和耳舟的中下部作5~7mm的横形小切口,以小尖刀插入剥离皮下隧道,将准备形成对耳轮及其后脚部位的耳廓软骨的前软骨膜和软骨作数条纵向划痕(图1),注意勿划开耳廓软骨的后软骨膜。用手指按压耳轮,在对耳轮体及其后脚部位可见出现圆钝隆出,若指感耳廓无明显的回弹力时,表明划痕恰到好处。然后在耳甲侧壁、耳舟和三角窝各作几对小切口(图2)。以弯针和1号丝线从三角窝的小切口进针穿过耳甲软骨耳前皮下,再穿经耳舟部皮下隧道,于耳舟内的另一小切口出针,原切口回针穿通软骨耳前三角窝另一小切口出针,经三角窝皮下隧道,原始进针小切口出针,形成一个褥式缝合环(图3)。其它褥式缝合与此相同。提紧缝线可见形成明显的对耳轮及其后脚时打结,须将线结设法埋于切口旁的皮下,用7-0尼龙线将所有小切口缝合。以湿纱布团顺耳廓的自然隆凹填塞于耳廓的前后,绷带加压包扎。5天后拆线,拆线后仍需少继续固定3~4周。
图1 (左)小尖刀 (中)在耳前耳舟剥离皮下隧道,并在耳廓软骨前作数条划痕或划开
图2 (右)在耳舟,耳甲或三角窝作几对小切口
图3 通过小切口用丝线穿过软骨作几个褥式缝合以形成稳定的对耳轮
3 讨论
3.1 这种方法形成的对耳轮圆钝、逼真,手术切口微小几乎不留瘢痕。畸形比较严重的病例,术后在耳后由于皮肤松弛可能出现皱褶,但可自行逐渐消失。即使手术失败也只不过是复现畸形原状,没有不可弥补的不良后果,易于重新手术。
3.2 手术要点 ①局部浸润止痛,注入量宜稍多,使皮下组织增厚,这样缝针在皮下横行回旋时,不致穿破皮肤。②每一褥式缝合进针的小切口,在靠近对耳轮侧应剥离深约2mm的皮下小洞穴,以便埋入缝线线结,以防小切口直下有线结异物影响愈合,或日后因排异而线结外露。在本组中曾有1例因线结外露而不得不拆除缝线重新手术。③在较终打结时,应稍过紧,达到矫枉过正。这样,以弥补在拆除加压敷料后耳廓软骨的回弹。
3.3 手术适应证 中度、轻度的招风耳较为适用,对于已接近杯状耳的畸形效果较差,因为所形成的对耳轮回弹力较大,术后易于复发。此外,耳甲过大者也不适合,因为此种畸形除需塑造对耳轮外还必须切除部分的耳甲后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