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涉及求职整容的中国现象,《华尔街日报》专栏作者与新华社记者的观点不尽相同。
“上帝给你们一张脸,你们又自己造一张。”孙道临配的劳伦斯·奥利弗演的哈姆雷特的台词,令小时候的我对整容缺少好感。这多少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道德观,而不是出于某种宗教信仰。
现在我很佩服敢于整容者的勇气,不论其出于什么目的。以前我觉得保持生下的模样需要自信,其实,改变模样可能需要少同等强度而基于不同价值观的自信。这使我容易理解新华社报道中显示的那种立场。在那篇报道中,记者采访了少两位为了增加求职时的胜算而走进美容院的生。报道没有提供为面试“加分”而毅然整容者的具体数据,仅列举了两名求职者的经历和观点。她们认为整容增加了内心的自信。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者认为该现象让外界看到了在中国求职常常遭遇的不合理限制,即对求职者的外貌、形象的要求。他显然认为这事关歧视。如果仅从人们为整容支出的金额来看,发达经济体这方面的歧视更厉害(即便它不诉诸于招聘广告和任何白纸黑字)。据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统计,2007年该国整容手术近1200万例,美国人用于整容手术的总开支比前一年增加了9%,达到124亿美元。
为了工作,男人也整容。在英国,早在金融危机之初,伦敦的银行家被解雇后用遣散费整容,做手术修复松弛的面部,期望增加找到新工作的可能性。收入水平不如他们的其他人选择低廉的无创疗法,如、化学换肤品或面部填充凝胶。在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中,一位整容专家回忆起曾给一个钢铁工人做过的整容手术。
我实在看不出银行家和钢铁工人是靠脸吃饭的,但我深知以貌取胜、美貌优先是比人类社会更早出现在这个地球上的自然选择。从经济角度考虑,一个好相貌的雇员增加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客户的认同度,也增加了同事的幸福感。服务对象觉得接受的服务增值了,客户觉得自己在跟对等的人打交道,公司可以相对少付薪水给感觉幸福的同事们。所以,一项3600个美国加拿大样本的研究表明,漂亮和难看的人工资有明显差异。可能出乎各位意料,在女性中,这一差异为9%;在男性中为14%。那些银行家并没有失去理智。
回到中国,面对十几年来较疲软的就业市场和数量惊人的一起毕业的同学们,中国生唱完毕业歌去调整下脸皮的奇偶数也不无道理。近期,各地政府纷纷将2009年失业率预期上调超过2008年。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08年9个省份失业率高于4%,而在2009年就业目标中,除北京的失业率定为2.5%,江西未公布相关数据外,6个省份的失业率预计为4%,其他23个省份均在4%以上。有26个省份新增就业人口目标比2008年减少。广东相差较多,少了约78.5万人。
目前的经济刺激计划重点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但这个方向的投资带来的就业增长并不显著。少,低于需求收缩和汇率变动造成的就业下降。接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受到经济调整的冲击,失业和待业者还可能更多。要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找到一个饭碗,很多家庭在找秘方、偏方,相比之下,做做脸还是正道。
我的下巴是不是太短了?(据《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