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80后”作为一个新名词出现的时候,所指的还仅仅是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那些文坛少年。很快的,这个名词成为全体“80后”的泛称,成为时尚与个性的代名词。
韩寒
文坛中的“80后”,较为凶猛的首推韩寒,他在文坛上一再掀起大浪,较近还和作协大干一架;财富方面较成功的当推郭敬明,登上了内地福布斯排行榜……<<郭敬明闪亮双眼水晶般剔透[图]
“80后”早已经不再仅仅是文坛猛兽,随着他们日渐成长踏上工作岗位,这群人也成为不少行业的新星。在整形界,他们同样也是凶猛无比。
同样是“80后”作家的张一一和姜银,高调整形唯恐天下不知,后者索性自曝整形上瘾,一时间风头无二。<<80后作家要比谢霆锋更帅[图] <<80后美女作家自曝整形上瘾[图]
江西首位人造“美男”程亮,就是“80后”中的“凶猛动物”。当时就读于江西某的19岁的程亮,在追求自身外在美方面,可谓超尘拔俗。他接受整形,并不是自己长得不行——程亮身高1米78,形象阳光而帅气。
那么程亮为什么会走进整形机构呢?面对这个问题,他是这样回答的:“作为一个21世纪的年轻人,光有一份显示知识的文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个外在的好形象;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又是一份‘文凭’。有了这两份‘文凭’,在未来的竞争中,我可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程亮是个主义者,他的选择,让他的父母有些措手不及。但程亮没有冲动莽撞,他坦然与父母沟通,较终取得了他们的理解。说真的,程亮也让我们这些整形医师有些措手不及。在程亮之前,来我们机构的“80后”男孩,虽然不乏其人,但像程亮这种情况的,尚属凤毛麟角。
相对“80后”男孩来说,“80后”女孩对整形美容的态度,那就不是“凶猛”了,那是相当的“凶猛”,正如前述的姜银,她们皆是一副不达美的目的,誓不罢休的决绝姿态。为此,我们要把裴多菲那首的诗要改改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美丽故,两者皆可抛。
从传统意义上来理解整形美容,大都会这样认为:女性来整形的话,多半年纪较大(青春已逝,自然想通过整形来挽留);男性来整形的话,多半是天生存在缺陷。
“80后”对整形的垂青,是一种观念开放、意识超前的表现。女作家张爱玲说过一句话:出名要趁早。“80后”却是:要美就趁早。
如果把这种现象放到韩国去,就不足为奇了。
韩国是世界整形大国,做父母的对子女整形一事是持支持态度的。他们认为,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不仅要靠知识和技能,良好的形象也十分重要,因为靓丽的形象,会给别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从而容易被认可和接受。
要美就趁早,美丽能改变人的命运。如果先天不够满意,那就来韩国打造一个后天美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