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红,陈济槐
眼睑的全层缺失,称为眼睑缺损。小如切迹状,大包括全部眼睑。临床工作中为利于诊断和手术治疗,大致分类如下:(1)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缺损可发生在上下睑,单侧或双侧,常伴有眦角、泪道、眉等畸形或额骨和上颌骨缺损,视力正常或有障碍,后天性缺损多由于外伤或肿瘤切除引起。外伤所致眼睑缺损的程度不同而情况复杂,严重者往往伴有眼球、泪道系统、眶骨及邻近组织器官损伤,在处理和修复过程中更加困难。(2)按缺损部位分类:分为上睑缺损、下睑缺损、睑缘缺损、内外眦部眼睑缺损。较常见的原因为外伤、肿瘤切除。(3)按缺损的深度分类:分为浅层缺损、深层缺损和全层缺损3种。(4)按眼睑缺损的范围、程度分类: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缺损3类。缺损的横径小于或等于睑缘全长1/4,可视为轻度缺损,此类缺损大都可全层直接缝合修复。缺损横径大于1/4睑缘长度,而小于或近于1/2长度者,称为中度缺损。此类缺损多可以利用缺损周围组织形成旋转推进皮瓣结合睑板、结膜瓣移植等方法进行修复。凡缺损长度睑缘全长1/2或上下睑大部或全部缺损者,称重度眼睑缺损。重度眼睑全层缺损的修复困难较大,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方能达到目的,也是眼睑缺损修复研究课目。
1 眼睑缺损的修复
眼睑浅层缺损,可根据缺损大小、部位不同,修复方法有:直接缝合、旋转皮瓣、滑行皮瓣、全厚或中厚游离植皮等方法。
1.1 上睑缺损修复 上睑中度缺损的修复可采用“剪断外眦韧带法”或“半圆形旋转皮瓣修复法”。重度缺损的修复可采用“眼睑带蒂交叉组织瓣转位法”或用“Culer-Beard法”。Sanden等[1]于1992提出眼睑修复理想结局是:(1)能代替缺损的组织-结膜结构和皮肤,保护眼球;(2)有一自然外形;(3)同时仅仅是较小的供区缺损;(4)手术Ⅰ期完成。黄一雄等[2]提出改进Micali方法,将鼻翼切取软骨一黏膜瓣设计成一轴型皮瓣,通过皮下组织蒂Ⅰ期修复上睑,表面植皮。该法血运好,不损伤眼睑其他部分。Duccours等[3]设计内层黏膜瓣移位前进行时即时扩张,此法外观良好,又有活力的眼轮匝肌形成有动力的上睑。
1.2 下睑缺损的修复 轻度缺损可选用“三角形直接拉拢缝合法”,“U”型切除直接缝合法或用“襞裂分层缝合法”。缺损的修复可选用“剪断外眦韧带法”、“Elsching双侧延伸法”或“采用邻近睑板黏膜瓣联合游离植皮修复法”。重度缺损的修复可选用“Hughes”手术或改良“Hughes”方法,此法较为可靠易行,但是存在许多并发症,如上睑睫毛脱失,上睑退缩和上睑内翻。Ambrozoua等[4]1993年报告指出,下睑修复可分为3类:缺损为全睑的70%,则用Mustard’s法:鼻中隔黏膜软骨代替睑结膜、睑板,用旋转颊部皮瓣修复残缺皮肤[2];对于95%眼睑缺损手术可分Ⅱ期:Ⅰ期手术转移上睑睑板黏膜瓣加耳后皮瓣,Ⅱ期再手术将下睑皮瓣作切开分离[3];对于100%全层缺损,则用鼻中隔黏膜软骨瓣修复睑板及结合膜,皮肤缺损则用桥式皮瓣上睑修复下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