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韩国人喝酒多人共用一个酒杯吗?韩国人不干的四件事是什么?韩国人为什么迷恋自杀?韩国水肉是什么肉?“端午申遗”的真正内幕是什么?相信这些问题,无论是对哈韩族还是厌韩族,都会有一定吸引力,能勾起我们的好奇心想去了解,去知悉。随着作者王元涛在《我要带你去韩国》(清华出版社)里的娓娓讲述,走进他笔下的真实韩国,这些问题的真相会一一揭开。
邱向峰
众所周知,中韩两国因其地理、气候的相近性,以及哲学、美学的相通性,文化具有一定相似性;又由于文明进程、民族性格、社会习俗、政治制度等因素影响,又有其差异性。而韩国成立60多年来,在制度建设与社会建设方面,虽走过很多弯路,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当我们对这些相似性、差异性以及成功经验认真翔实地加以考察时,或许我们会收获更多有益的反思与启示。
王元涛有六年的韩国生活经历,曾担任韩国孔子学院讲师及中文报纸记者,对韩国人及韩国文化相当了解,因此这本书也可视作可信度很高的田野调查,可读性也不在话下。书中七辑文字,或谈历史,或叙文化,或品美食,或侃演艺……既有对历史争议给出的犀利解析和同情的理解;也有对“韩流”背后的血泪隐情的深刻揭示。但书中更多的是用轻松有趣的笔调描述韩国的细节生活,我特别喜欢这些篇章。它让人在读后,有种愉悦惬意的会心之叹,有时还不免有几分惊讶:啊!原来韩国是这样的。
也因此,书中没有宏大叙事,更多的是关注个人,关注细节。毕竟再宏伟的理念,也要靠一个一个的个人落到实处。书中有个有意思的细节给人印象特别深:在韩国,如果警察署的门突然被人一脚踹开了,不用怕。这不是恐怖分子袭击,而是某家报社又招新记者了。原来韩国报社有个习惯,新记者入行,课是让新人牢牢地建立起记者的尊严和自信。新记者完成的个任务就是去踢警察署的门!这一细节折射的就是韩国光怪陆离的新闻社会。
作者在韩六年,既有因饮食不适而饿到虚脱的经历,也曾得到过韩国友人的热忱帮助,心中自有感激层层淀积。下笔行文,虽贯穿着一种复杂情绪,但作者秉持一个观点:无论赞扬或批评,均做到基于事实,不惑于流言浮云,以讹传讹。因此,书中论及中韩差异,着重爽朗表达;披露明星秘闻,尽量收敛八卦之心;讲到历史争议,力求大事化小,息事宁人。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解读韩国,就显得更真实可信。
纵览历史,中韩两国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历史上的韩国文化曾被中国的封贡体系所覆盖,从政治体制到民间风俗等都虔诚地效仿中国,以于现在韩国仍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比如,书中提到的跪拜礼的普遍存在,中秋祭祖的全民执着,传统民俗傩戏的保留……这些人文风貌和生存细节,依然会让人心生莫名的亲切感。
相对于温故,当前的韩国人更倾向于知新,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是毋庸置疑的。正如王元涛坦言,希望同胞能从书中发现可资借鉴的东西,看看那样一个与我们在文化上高度相似的社会,是如何达成和谐与富足的。作者似乎在隐隐地暗示我们:实现现代化,不必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矛盾对立,而是可以相得益彰、并行不悖的。